變速器的故障處理
變速器異響現象
變速器異響是指變速器工作時發出的不正常的響聲。
原因1)齒輪異響齒輪磨損過甚變薄,間隙過大,運轉中有沖擊;齒面嚙合不良,如修理時沒有成對更換齒輪。新、舊齒輪搭配,齒輪不能正確嚙合;齒面有金屬疲勞剝落或個別齒損壞折斷;齒輪與軸上的花鍵配合松曠,或齒輪的軸向間隙過大;軸彎曲或軸承松曠引起齒輪嚙合間隙改變2軸承響軸承磨損嚴重;軸承內(外)座圈與軸頸(孔)配合松動;軸承滾珠碎裂或有燒蝕麻點3其他原因發響如變速器內缺油,潤滑油過稀、過稠或質量變壞;變速器內掉入異物;某些緊固螺栓松動;里程表軟軸或里程表齒輪發響等故障診斷與排除①變速器發出金屬干摩擦聲,即為缺油和油的質量不好。應加油和檢查油的質量,必要時更換②行駛時換入某檔若響聲明顯,即為該檔齒輪輪齒磨損;若發生周期性的響聲,則為個別齒損壞③空檔時響,而踏下離合器踏板后響聲消失,一般為一軸前、后軸承或常嚙合齒輪響;如換入任何檔都響,多為二軸后軸承響④變速器工作時發生突然撞擊聲,多為輪齒斷裂,應及時拆下變速器蓋檢查,以防機件損壞⑤行駛時,變速器只有在換入某檔時齒輪發響,在上述完好的前提下,應檢查嚙合齒輪是否搭配不當,必要時應重新裝配一對新齒輪。此外,也可能是同步器齒輪磨損或損壞,應視情況修復或更換⑥換檔時齒輪相撞擊而發響,則可能是離合器不能分離或離合器踏板行程不正確、同步器損壞、怠速過大、變速桿調整不當或導向襯套緊等。遇到這種情況,先檢查離合器能否分離,再分別調整怠速或變速桿位置,檢查導向襯套與分離軸承配合的松緊度。
變速器漏油現象
變速器周圍出現齒輪潤滑油,變速器齒輪箱的油量減少,則可判斷為潤滑油泄漏。原因及排除方法①潤滑油選用不當,產生過多泡沫,或潤滑油量太多,此時需更換潤滑油或調節潤滑油②側蓋太松,密封墊損壞,油封損壞,密封和油封損壞應更換新件③放油塞和變速器箱體及蓋的固定螺栓松動,應按規定力矩擰緊④變速器殼體破裂或延伸殼油封磨損而引起的漏油,必須更換⑤里程表齒輪限位器松脫破損,必須鎖緊或更換;變速桿油封漏油應更換油封。
單向離合器損壞失效后,液力變矩器就沒有了轉矩放大的功用,將出現如下故障現象:車輛加速起步無力,不踩加速踏板車輛不走,但車輛行駛起來之后換擋正常,發動機功率正常,如果作失速試驗會發現失速轉速比正常值低400~800rpm。
鎖止離合器的常見故障有不鎖止和常鎖止。不鎖止的現象是車輛的油耗高、發動機高速運轉而車速不夠快。具體檢查時要相應檢查電路部分、閥體部分以及鎖止離合器本身常鎖止的現象是發動機怠速正常,但選檔桿置于動力檔(R、D、2、L)后發動機熄火,鎖止離合器的檢查需要將液力變矩器切開后才能進行,但這只能由專業的自動變速器維修站來完成
3.其它檢修項目1檢查液力變矩器的外部;目視檢查液力變矩器的外部有無損壞和裂紋,油泵驅動轂外徑有無磨損、缺口有無損傷。如有異常應更換液力變矩器2液力變矩器的清洗當自動變速器曾有過熱現象或ATF油被污染后,應該清洗液力變矩器。清洗液力變矩器可以采用專用的沖洗機進行,也可以手工清洗,方法是加入干凈的ATF油,用力搖晃、振蕩液力變矩器,然后排凈油液,反復進行這樣的操作,直到排出的油液干凈為止。液力變矩器內部干涉的檢查液力變矩器內部干涉主要指導輪和渦輪、導輪和泵輪之間的干涉。如果有干涉,液力變矩器運轉時會有噪聲。導輪和渦輪之間的干涉檢查如圖1-110所示。將液力變矩器與飛輪連接側朝下放在臺架上,然后裝入油泵總成,確保液力變矩器油泵驅動轂與油泵主動部分接合好。把變速器輸入軸(渦輪軸)插入渦輪輪轂中,使油泵和液力變矩器保持不動,然后順時針、逆時針反復轉動渦輪軸,如果轉動不順暢或有噪聲,則更換液力變矩器。 導輪和泵輪之間的干涉檢查如圖1-111所示,將油泵放在臺架上,并把液力變矩器安裝在油泵上,旋轉液力變矩器使液力變矩器的油泵驅動轂與油泵主動部分接合好,然后固定住油泵并逆時針轉動液力變矩器,如果轉動不順暢或有噪聲,則更換液力變矩器。
換檔執行元件
功 能
C0
超速檔(OD)離合器
連接超速行星排太陽輪與超速行星排行星架
C1
前進檔離合器
連接中間軸與前行星排齒圈
C2
直接檔、倒檔離合器
連接中間軸與前后行星排太陽輪
B0
超速檔(OD)制動器
制動超速行星排太陽輪
B1
二檔滑行制動器
制動前后行星排太陽輪
B2
二檔制動器
制動F1外座圈,當F1也起作用時,可以防止前后行星排太陽輪逆時針轉動
B3
低、倒檔離合器
制動后行星排行星架
F0
超速檔(OD)單向離合器
連接超速行星排太陽輪與超速行星排行星架
F1
二檔(一號)單向離合器
當B2工作時,防止前后行星排太陽輪逆時針轉動
F2
低檔(二號)單向離合器
防止后行星排行星架逆時針轉動
各檔位時換檔執行元件的動作情況
選檔桿位置
檔位
換檔執行元件
發動機制動
C0
C1
C2
B0
B1
B2
B3
F0
F1
F2
P
駐車檔
○
R
倒檔
○
○
○
○
N
空檔
○
D
一檔
○
○
○
○
二檔
○
○
○
○
○
三檔
○
○
○
○
○
四檔(OD檔)
○
○
○
○
2
一檔
○
○
○
○
二檔
○
○
○
○
○
○
○
三檔
○
○
○
○
○
○
L
一檔
○
○
○
○
○
○
二檔
○
○
○
○
○
○
○
(1)如果C1故障,則自動變速器沒有前進檔,即將選檔桿置于D位、2位或L位時車輛都無法起步行駛。但對于倒檔沒有影響(2)如果C2故障,則自動變速器沒有三檔,倒檔也將沒有(3)如果B2或F1故障,則自動變速器沒有D位二檔,但對于二位二檔沒有影響(4)如果B3故障,則自動變速器沒有倒檔(5)如果F0故障,則自動變速器三檔升四檔時會產生換檔沖擊。這是由于三檔升四檔時,相當于由C0切換到B0,但C0、B0有可能同時不工作。此時負荷的作用將使超速行星排的齒圈不動,如果沒有F0,在行星架的驅動下太陽輪將順時針超速轉動,當B0工作時產生換檔沖擊(6)如果F2故障,則自動變速器沒有D位一檔和二位一檔,但對于L位一檔沒有影響7)換檔時,單向離合器是自動參與工作的,所以只考慮離合器和制動器的工作即可。D1檔升D2檔是B2工作,D2升D3檔是C2工作,D3和D4互換,相當于C0和B0互換8)如果某檔位的動力傳動路線上有單向離合器工作,則該檔位沒有發動機制動。
離合器打滑原因;離合器鼓、花鍵轂、離合器片、壓盤等是否磨損嚴重、變形,回位彈簧是否斷裂、彈性不足,單向球閥是否密封良好等。間隙過大會使換檔滯后、離合器打滑
3)制動器檢修;檢查制動帶是否破裂、過熱、不均勻磨損、表面剝落等情況,如果有任何一種,制動帶都應更換。檢查制動鼓表面是否有污點、劃傷、磨光、變形等缺點。制動器裝配后要調整工作間隙,原因與離合器間隙的調整是一樣的。方法是:將調整螺釘上的鎖緊螺母擰松并退回大約五圈,然后用扭力扳手按規定轉矩將調整螺釘擰緊,再按維修手冊的要求將調整螺釘退回一定圈數,然后用鎖緊螺母緊固。
變速器跳擋
電動汽車在某擋行駛過程中,急速踩下油門踏板或電動汽車受到沖擊時,變速桿自行調回空擋,滑動齒輪脫離嚙合位置,使動力傳遞中斷,即為掉擋。此現象常發生在中、高速的負荷突然變化,或電動汽車振動時,一般高速掉擋的居多。盡管電動汽車變速器設置了預防掉擋的自鎖裝置,但經長期使用,由于齒輪磨損形成錐形,嚙合時產生軸向力,加之工作過程振抖、轉速變化,迫使嚙合齒輪沿變速器軸向脫開。因此磨損超限便有可能工作失效而產生掉擋。這是一種比較危險的故障之一,例如電動汽車重載上坡,行駛中若出現掉擋故障時,電動汽車即可減速,當駕駛員采取制動時,電動汽車滑行,很容易滑到路邊掉進溝而翻車。
變速器跳擋具體表現為:變速器齒輪或齒套磨損過量,沿齒長方向磨成錐形;拔叉軸凹槽及定位球磨損,以及定位彈簧過軟或折斷,使自鎖裝置失效;變速器軸、軸承磨損松曠或軸向間隙過大,使軸轉動時齒輪嚙合不好發生跳動和軸向竄動;操縱機構變形松曠,使齒輪在齒長位置嚙合不足等原因。電動汽車在行駛中,變速器內軸承或齒輪、齒套嚴重磨損松曠;第二軸花鍵和滑動齒輪的花鍵磨損過甚而松曠;第二軸與中間軸上止動卡環折斷或松脫,引起齒輪的前后竄動;電動汽車變速叉彎曲或叉端工作面過度磨損;叉軸上的定位槽座磨損、導塊凹槽磨曠、變速叉軸定位彈簧過弱或折斷;同步器鎖銷松動、散架或滑動齒套長度磨蝕嚴重;變速器殼軸承孔中心線不同心等,都會引起自動跳回空擋位置。
變速器跳擋處理
當發現某檔掉檔時,仍將變速桿推入該檔,然后拆下變速器蓋,察看齒輪嚙合情況。若齒輪嚙合良好,則故障在換檔機構。用手推動跳檔的換檔叉試驗其定位裝置。如果定位不良,需拆下換檔叉軸,檢驗定位球及彈簧。如果齒輪未完全嚙合,用手推動掉檔的齒輪或齒套,能正確嚙合,應檢查換檔叉是否彎曲或磨曠,換檔叉固定螺絲有無松脫,叉端與齒輪槽間隙是否過大。若是換檔良好,而齒輪或齒套又能完全嚙合時,應檢查齒輪是否磨成錐形、軸承是否松曠、變速軸是否前后移動。
根據上述檢查所發現的問題,按標準修復,如必要時更換新件,才能徹底解決變速器亂檔和掉擋故障。另外,變速器在工作過程中,各軸承受著變化的扭轉力矩,彎曲力矩作用,健齒部分還承受著擠壓,沖擊和滑動摩擦等載荷,會造成各軸的損傷。